

2013年1月起出发,一个名叫保罗·萨洛佩克的记者开始环球徒步,全程3.4万公里,计划耗时十年。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这场慢速旅行、深度报道令人侧目。

神隐莫测的美洲兽王被奉为充满灵性的偶像。如今,这些大型猫科动物面临的威胁恐怕将让它们独一无二的形象沦为追忆。

随着开发投资涌入玻利维亚,美洲豹牙齿和头骨市场滋养壮大,让斑纹大猫身陷重围。

受到硅谷的启发,青年创业者正在把各种改变生活的创新引入非洲大陆。

传说中的商路,2400公里的徒步行走,回首那段全世界交会于中亚的历史。

丹寨苗族蜡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关注度高了,做的人也多了,文化遗产一定程度获得重生。生产与销售都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化与传统延续的矛盾。

数以千计的难民少年滞留在塞尔维亚,孤身流浪,梦想在欧盟获得庇护。然而那边并不欢迎他们。

超级风暴桑迪席卷新泽西州海岸家园后的几年里,居民重新搭建起房屋,并将它们抬升至空中。
亲,没有更多了
丹寨苗族蜡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关注度高了,做的人也多了,文化遗产一定程度获得重生。生产与销售都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化与传统延续的矛盾。
丹寨基加村的杨秀芬在手工织造的花纹布上用蜡作画,其中一些图案已经不是传统的。蜡染产品为迎合大众市场需求,图案、工艺不可能完全遵循传统,这样必然导致传统图案和工艺的改变甚至失传。
苗族传统蜡染用的布料都是手工织造,素色的布面可织出许多复杂花纹。基加村杨春燕的作坊在做蜡染之外,还用传统工艺为法国客户定制织造蓝靛染色的格子布。
丹寨排莫村蜡染合作社的王祖芬用蓝靛染布,排莫村蜡染合作社才成立不久,是王祖芬和王闹果、王华三人发起,联络了周围村寨8人参与。
丹寨基加村杨娜闹东挑着刚割的蓝靛草叶回家制作蓝靛染料,杨娜闹东前几年一直在广东的砖厂打工,随着蜡染市场化的影响,她和许多外出打工的妇女一样回家乡边种地边做蜡染。
近年来,随着丹寨苗族蜡染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对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不断升高,这是来自山东某高校的学生在丹寨一家蜡染公司的工作室体验制作蜡染。